【王钢说】教师子女自杀危机排名第一?
应邀在教育戏剧高峰论坛做分享的嘉宾之一,有纽约大学戏剧治疗硕士任万宁。他讲的主题,是《戏剧疗育中教师与孩童的心新联结》。
讲的不错。
戏剧,对于疗愈也好、教育也好,自然是有着积极作用的,正如万宁先生所列举的,其效果表现在:减少孤立感、发展处新应对技能、拓展情绪表达的范围、更好的自尊和自爱、增强自发性和玩乐感……
现场,万宁老师带领大家做了一个以同理心为主题的活动,即通过冥想来体会某个孩子的内心,进而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
在交流分享环节中,我身边的老师讲得很好。她讲到了蹲下来的沟通,讲到了儿童立场,讲到了丢掉成人的固有思维。
这些,人人都知道,可是有几个能做到?
那么,我们为什么做不到?
早上,教育媒体记者褚清源先生发了一张图片。
一瞥之下,触目惊心。
随即立即转发到我的朋友圈。
大家纷纷跟帖,无不表示震惊和疑惑。
我怎么看?
我非专业的研究人员,手头没有什么令人信服的案例和数据。但是我相信这张图的真实。
在多次的演讲中,我都提到孩子自杀这一我们不愿触及但又不能不正视的话题。因为近年来,未成年人的自杀事件频频曝光,已经是有目共睹的事实。
那些本应该无忧无虑的孩子,连死的勇气都有,为什么不肯活下去?
哀莫大于心死。
我相信,当他们走出那一步时,满怀绝望,因为他们认为这个世界上没有人爱自己,一个也没有。
而教师群体,的确是最容易被孩子们误会的父母。
他们忙。
他们累。
他们的收入低。
他们的抱怨多。
他们对孩子的期待更高。
他们的焦虑一点也不少。
试想,一个饱受噪音污染八小时甚至更久的母亲,一个如陀螺般转个不停连杯水也顾不得喝的母亲你,一个回到家连句话也不想说的母亲,一个把班级的成绩当脸面也把自己的孩子的成绩当脸面的母亲……她能给孩子多少时间,多少耐心,多少包容,多少温柔,多少安慰?
教师,不易。教师的孩子,更不易。
同理心体验活动结束后,万宁先生邀请三位老师发言。
我有幸成为第三个。
我陈述的观点,是在做孩子的戏剧疗育的同时,应该首先对成人,尤其是教师进行戏剧疗愈。
教师健康,孩子才可能健康;教师快乐,孩子才可能快乐;教师幸福,孩子才可能是幸福。
教育,本来就是“人”的事业。
教师为什么常常“知道”却难以“做到”。因为经验成为我们的局限,我们被成人的经验所指导,却忽视了儿童的内心究竟是什么样。而当我们一厢情愿,那么教育就不可能发生,反而会转换为控制。
实际上,多少成人自身就是没有发育健全的儿童。
而我们偏偏又不肯承认,偏偏又装出大人的模样。
于是,最受伤的,是当下的孩子。
各位同行,爱岗敬业没错,呕心沥血也值得尊敬。
但是,请先成为一个人,成为幸福的人,请先做好父母,做合格的父母。
否则,你的桃李满天下的荣耀,恐怕难以弥补儿女失意的痛苦。
即使并非万劫不复。
一定追悔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