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
当前位置: 首页 > 心理健康 > 正文
学生幸福系列之---学生“心理茶室”157
发布日期:2025-06-06 08:41:47    来源:凤溪中学    作者:心理室


不回应,是对恶意最好的降维打击


作者:Eric Eureka    转载自:壹心理


你是否曾在深夜反复咀嚼某句刺耳的中伤?是否为某条阴阳怪气的留言辗转难眠?


又是否意识到这些毫无营养的闲言碎语,正在无声地吞噬着你宝贵的生命呢?


这些试图以言语刺伤你的人,本质上是在寻找情绪的寄生宿主,若你毫无防备地回应了它,就恰好落入了他们预设的圈套。


在古老的原始部落间,战争是一件再寻常不过的小事。在战争中最锋利的武器并不是长矛或弓箭,而是诅咒。这种利用人类本能恐惧与愤怒的攻伐手段,自上古延续至今,发展成为被称作“语言暴力”的武器。


那些热衷于输出废话与恶意的人,往往处于精神贫瘠的荒芜状态。他们本身无法创造价值,于是喜欢通过摧毁他人的能量场来获得存在感。


由此我们得出了一个定义:语言暴力的本质是精神寄生。



在这样的定义之后,我们可以反思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总是下意识地去回应暴力?


从人类普遍情感角度来说,以牙还牙、以暴制暴是最符合人性的做法。它无需修行,只需要有一张同样能说话的嘴巴。可以直观地看到对方遭受反噬后溃败的狼狈,得到一种快意恩仇的爽感。


那么这里存在三个问题:


1.你为一个无价值的人挥霍了自己有价值的时间。


2.无论你的反击以失败或胜利收尾,你都会陷入一种战争落幕后不体面的癫狂状态。


3.你明明厌恶这种充满戾气的人,却任由自己被他们的戾气吞噬,被同化成一个同样充满戾气的人。


这种无意义的消耗会形成黑洞,吞噬着你的精神与注意力。让本应平静的内心,滋生出怨恨的毒瘤。他们站在自己的擅长的领地,轻易将你拖入他们的泥沼。


也就是说,你的投入产出比低得令人羞愧。


《人生三篇》有这样一句谚语:


将军有剑,不斩草蝇;

欲成大树,不与草争。



在决定反击前可以尝试问自己两个问题:回应能为我带来什么吗?不回应我会失去什么吗?


前者或许可以带来短暂的快感,后者却可守护长久的安宁。须知这世间的恶意本就没有尽头与底线,你需要学会设置“精神防火墙”。


也许你觉得这是在纵容他们,但其实,不回应是在剥夺他们的力量。当他们无法如预期般激怒你,那语言的暴力也就随之消散。当他们无法通过刻薄与冒犯实现对你的压制,未获得满足感的失落会反噬他们自身。


在演义中谋士们献策最多的是:坚守不出,敌不能久战而自退矣你明明紧闭城门就能获得的胜利,为什么要亮出破绽浴血厮杀呢?


你的时间如此可贵,有些人不配占有你的注意力。


把注意力用在自己身上,用在一些美好的事物上。当我们不再回应外界的噪音,才能听见内心真正的声音。这不是妥协退让,而是更高维度的掌控。


就像远洋巨轮不会因为浪花的嘲笑改变航向,真正的智者永远专注于自己的星辰大海。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