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
当前位置: 首页 > 心理健康 > 正文
家长幸福系列之---家长“心理茶馆”112
发布日期:2022-03-14 08:20:25    来源:凤溪中学    作者:心理室

怎么成为孩子喜欢的父母 

转载自:壹心理


刚刚在老师的办公室里,一位父亲强行修改了女儿的兴趣小组报名,女儿拗不过父亲,几乎要哭出来走出办公室,父亲在后面一路走一边跟着女儿劝说,眼看女儿听不进去,越走越远,父亲追在后面大声喊道:等你大了,你才知道,你爸是为谁好!



这是青春电影片《狗十三》中李玩与父亲发生冲突的一个场景,可能在许多家庭中这种情况并不少见。父母是为了孩子好,这是毋庸置疑的,天下的父母就没有不希望自己的子女成龙成凤的。可是为什么父母为孩子操碎了心,孩子却不领情?


01

你喜欢给孩子讲道理吗?


有一句话特别流行,相信大家一定都听过,那就是“听过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很多时候,我们用这句话来说自己,殊不知这句话的困惑同样适用于教育孩子方面。


是不是父母的心里面会有一个大大的问号,觉得自己的孩子好像说啥都听不进去,你叫Ta学习Ta学不进去,叫Ta往东偏往西,油盐不进的像是钢板一块。干啥干啥不行,在对抗父母方面俨然是专家。


为啥呢?因为我们都不喜欢被命令,我们不喜欢那些所谓的大道理。


“道理”和“情感”是隔着一层的。孩子之所以不听父母的话,是因为首先孩子和父母之间的关系就已经是对抗着了,这时候哪怕Ta心知肚明你说的很对,但Ta就是不愿意听,究其根本是孩子并没有从情感上感受到和父母的联结,甚至在心里早就积压了对于“发号施令”型父母的愤怒、委屈、不甘等等诸多负面情绪。


那么,孩子喜欢啥样的父母呢?啥样的父母能够让孩子从情感上更容易接受呢?


想要孩子从情感上接受父母,就需要父母对自己和孩子的情绪有清晰的觉察和了解,也就是在孩子发脾气摔东西的时候知道孩子的情绪是来自哪里,比如说是上午的时候没给孩子买Ta想要的礼物啊,还是孩子考了不太好的成绩,自己觉得抬不起头啊等等,并在此基础之上能够引导孩子通过合适的方式和渠道去表达自己的情绪,同时在Ta表达的时刻给予恰当的回应,这类父母在心理学上有个专有的名词叫做情绪管理训练型父母。


著名的心理学家John Gottman对美国119个家庭进行过一项历时20年的研究,观察父母和孩子在情绪化的时刻是怎么回应对方的。


结果显示,大多数父母可以大致分为两类:一类父母不太在意孩子的情绪或者引导孩子表达情绪,具体分为忽视型、压抑型、放任型三类;另一类父母则关注孩子内心的情绪情感,并会在孩子情绪表达困难时给予孩子指导,被称为“情绪管理训练型父母”。


前三类父母可能我们在很多的地方或者文章中已经见过,在这里暂且不做更详细的阐述。简单来说,对于同一件事情,忽视型父母一般会只问成绩,不问情绪;压抑型父母主要表现为这也不许,那也不许;放任型父母则会无原则地接受和认同。情绪管理训练型父母就像运动教练,教给孩子应对生活中艰难与坎坷的策略。


02

想要成为情绪管理训练型父母,可以做些什么


Gottman教授发现那些拥有情绪管理训练型父母的孩子会感受到更少的消极情绪,更多的积极情绪,他们在情绪上更健康、生活也会更快乐。尤其是当父母在情绪上给予孩子指导时,孩子的复原能力和适应性也会提高,并有效减少孩子出现学业落后、被他人排斥、心理健康问题和社会不良行为(Gottman & Declair, 1997)。


想要成为情绪训练管理型父母,大家可以参考以下5个关键步骤:


第一步:觉察到孩子的情绪


Gottman教授指出,父母们要想理解孩子们的感受,首先必须要对自己的情绪有所感知,其次才是孩子的,简单来说就是推己及人。研究表明,善于压抑自身情绪的家长,他们的孩子往往也很难处理消极情绪(Gottman & Declair, 1997)。


当父母对孩子有情绪时,更好的方式是觉察自身情绪,并尝试用无害的方式表达出来。这样的榜样示范能让孩子明白:情绪是可以表达的,并且孩子会感受到自己被重视、被看见。


第二步:把情绪化瞬间当作增进亲密感和进行指导的好机会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家庭系统中,一个作用因素变化了,将会带动一系列的变化,处在家庭系统中的个体之间是相互作用的。


这就需要父母在孩子通过压抑、摔书本、砸东西等等不恰当的方式表达负面情绪时,成为孩子情绪的稳定剂,把孩子情绪化的瞬间当作增进亲密感和进行指导的好机会,蹲下来拥抱孩子,感受孩子的情绪情感,引导孩子通过语言表达等方式标明自己的情绪,并可通过写日记、向父母倾诉、打篮球等方式纾解。


第三步:倾听与认可


当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时,家长一定要积极倾听(划重点),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是被父母重视的,这也就打开了父母和孩子之间情感联结的通道。


然后父母可以通过“映射法”来回应孩子,即“重复听到的话语,说出自己观察到的现象”,并适当抚慰孩子的情绪,比如说“妈妈听到你说这次你已经很努力了,但是好像英语成绩考的还是不理想,妈妈看到你很委屈,你一定很伤心对不对?”,而非诸如“你英语怎么考的,考的那么差,我当年的英语水平比你高多了!”的暴力语言表达。


这种方法能让孩子知道,你在很认真地倾听,并且认可他的情绪。


第四步:帮助孩子标明情绪,用言语表达情绪


帮助孩子标明情绪这样的做法对孩子有安抚作用,能帮孩子更快地从高涨的负面情绪中平复。“紧张”“担心”“生气”,这些简单的词语能帮助孩子把含混不清,令人害怕、不适的感觉变成有界限、可以被定义的事物,并逐渐认识到,它们的存在是生活中正常的一部分。


第五步:划清界限,指导孩子解决问题


在情绪管理训练时,还有一点非常关键:父母需要让孩子明白,自己的情绪没问题,出问题的是错误的情绪表达方式。所有的感受和愿望都是可以接受的,但并不是所有的行为都是恰当的或者可以实现的。这个步骤又包括以下几部分:


✔ 为正确行为和不良行为划定界限
✔ 确认解决问题的目标

✔ 思考可行的解决方案
✔ 基于你的家庭观念,评估解决方案的可行性

✔ 协助孩子选择一个方案


作为父母养育孩子殊为不易,父母对孩子深深的爱和情感因为表达形式的不同,如何让孩子知道并且从心理层面认可和接受却是一大难题。拥有神兽的父母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尝试“情绪管理训练型”父母的系列方式,然后觉察孩子的言行举止是否有积极的变化

参考文献
Declaire, J., & Gottman, J. M. (1997). The Heart of Parenting: Raising an Emotionally Intelligent Child. New York: simon and schuster.
作者简介:董姝驿,安伟,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家姻心理(ID:gh_b23d067f4e3c),家姻心理是由北京师耘家和科技有限公司精心打造的品牌,致力于为婚姻家庭、婚姻家庭咨询师和相关机构提供科学有效的心理健康服务。【咨询电话】:010-62279199。


分享到: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