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以“统整.建构.生长:单元视角下的教与学”为主题的凤溪中学2025教学论坛在敏行楼三楼会议室如期举办。活动由教导主任袁书玲老师主持,语文,数学、英语、历史、生物和音乐学科教师代表进行交流分享,全体教工参加本次论坛活动。
语文组吴越超老师以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为例,以 “读写贯通” 单元教学设计,紧扣课标,以 “人生之舟” 为人文主题,整合四篇体裁各异的文章,构建 “阅读策略 — 写作迁移” 的教学链条,目标明确,如厘清思路、撰写征文等,体现读写结合;创设真实情境,通过绘制思维导图、撰写颁奖词任务,激发学生兴趣;设计梯度活动,从理解到运用再到创作;采用作业与量表结合的方式,注重过程性评价。
艺体组柴丽娜老师以《奇妙的电子音乐》为例,展示了基于课标的音乐学科单元整体设计思路。准确定位核心概念“电子音乐技术对音乐的影响” ,根据教学需求与学情大胆替换教材作品,选择更具代表性的《圣托里尼》和《龙的传人》;作品分析深入,结合音乐元素与文化背景,凸显电子音乐特色;教学线索设计合理,“技术发展” 与 “人文影响” 双线并行,兼顾知识与素养。
数学组施恒老师以圆锥侧面展开图为切入点,设计 “旋转造圆锥 — 拆解观展开 — 绘图理关系 — 计算验公式” 的操作链,通过模型制作、动态演示等活动,将抽象几何知识转化为直观体验,有效培养学生几何直观与空间想象能力;情境引入引发认知冲突,特征探究注重对比与动态生成,公式推导结合拆解操作与数据归纳,应用拓展强化知识迁移,全程贯穿 “做中学” 理念,激发了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
综文组张丹老师以初中历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单元为例,构建了核心素养导向的大单元教学框架。她紧扣课标要求,整合教材逻辑,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 为核心概念,搭建起知识脉络。实践上创设丰富情境,如十一届三中全会场景模拟、小岗村契约角色扮演等,通过问题链驱动探究,将史料分析、小组讨论与角色扮演相结合,有效提升学生历史解释与实证能力。
英语组姚君雪老师以 7BU5 “Wild Animals” 为例,以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理念下的单元作业设计,紧扣新课标,目标分层明确,涵盖语言能力、文化意识等目标;作业设计分课时且分层,基础层夯实基础,拓展层注重创新与实践,体现差异化教学;跨学科融合地理、生物等知识,通过项目式学习提升综合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评价多元,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结合的方式,注重过程性评价。
综理组张毅超老师围绕生物学科《生物圈中的微生物》单元,构建了 “教学设计 — 实践设计 — 实施 — 反思” 框架。紧扣课标,梳理知识脉络,精准把握学情;以 “制作松软馒头” 为主题,通过问题链(如发酵影响因素、实验设计、优化条件)串联多学科素养,任务链与课时安排对接,将科学方法(控制变量、对照实验)、数据处理、信息技术工具应用融入实践,实现 “知识 — 应用 — 创意” 闭环。
戴红校长最后做活动总结和教学工作布置,她指出:本次论坛交流中老师们对单元教学背景下的大概念统领、活动设计、作业与命题、跨学科主题探讨极具重要意义,体现了我校一线教师在“双新”背景下的理念更新与探索行动。围绕下学期教学工作,她立足“教学评一致性”理念下的多样化作业与命题与教研任务,激励老师们积极应对教学变革与任务,调整平衡学习与休息,精诚团结,齐心协力,共同完成教研组任务。
本次论坛,老师们在交流中碰撞出智慧火花,在分享中拓展了教学视野,在反思中明确了前行方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相信在全体凤中教师的不断探索中,将优秀经验进行优化、迭代,定会切实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助力凤中学子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