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落实上海市中小学体育工作部署,推动新学期体育教学高质量发展,2025年春季学期初中体育工作会议于近日召开。会议围绕常规教学规范、大单元备课改革、体育中考备考策略三大核心议题展开研讨,旨在优化课程实施路径,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与体育核心素养。
体育组长李老师主持本次会议,并指明本次会议的核心内容。
1.常规教学:夯实基础,强化规范。
课程实施:严格执行上海市初中体育课程计划,确保每周3课时,严禁挤占、挪用;落实“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教学模式。
课堂管理:完善课堂安全预案,规范器材使用与场地分配;推广分层教学,关注个体差异,提升课堂参与度。
体质监测:常态化开展《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建立学生体能档案,针对性制定补弱方案。
2. 大单元备课:系统设计,创新实践
跨年级整合:以“运动能力链”为核心,设计18-36课时的主题大单元(如球类、田径、武术等),打破传统碎片化教学。
学科融合:结合健康教育、物理力学等知识,设计情境化学习任务(如“运动中的能量消耗计算”),提升综合素养。
评价改革:采用过程性评价(技能进步、合作意识)与终结性评价(技能展示、竞赛)相结合,突出能力导向。
3. 体育中考:科学备考,精准施策
政策解读:明确2025年体育中考项目结构(选考:篮球、跳绳、武术等),强调评分标准与动作规范性要求。
训练计划:分阶段制定校、班、生三级训练方案,利用大课间、课后服务时段强化部分学生薄弱项目(如男生1000m、女生仰卧起坐)。
家校协同:通过家长会、体质报告单等形式,引导家庭配合日常锻炼,规避突击训练风险。
徐校长最后对体育组提出实施要求和建议。
教研支撑:区校联动开展专题教研,共享优质教案与案例资源。
监测反馈:建立月度教学督导机制,重点检查大单元实施效果与中考备考进度。
安全保障:优化运动风险管理,完善急救培训与保险机制。
本次会议为我校体育工作指明方向,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通过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的教学实践,助力学生养成终身锻炼习惯,为体育中考取得佳绩奠定基础。